——在庆祝建校75周年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曾宝成
2016年11月12日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湖南科技学院的“校庆日”。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校75岁生日快乐!
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湖南科技学院建校75周年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目的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聚焦“双一流”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继续努力奋斗!
七十五年岁月如歌。75年前,当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僻处南岭山麓的道江盆地诞生了一所新的学校——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自那以来,学校经受了一场又一场时代风雨的洗礼,克服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费拮据、校舍紧张、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困难,先后经历了零陵师范学校、零陵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零陵学院等多个发展阶段,2004年7月定名为湖南科技学院。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细读75年办学历史,我们有自豪,有欣慰,也有诸多体会与感慨。
学校75年办学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省立七师创立之初,条件极为简陋,但全校师生始终保持着乐观态度与进取精神。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学校办学经费紧缺时,不少教师曾就着昏黄的油灯自编讲义,师生曾依靠自己的双手种树、筑路、建围墙、办农场。在反右斗争与十年文革时期,不少教师遭受不公正对待,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默默传播着文明的火种。改革开放以来,全校教职员工借助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解放思想中谋发展,在抢抓机遇中搞建设,尽心竭力,无私奉献,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学校75年办学历史,是一部注重实践、不断探索的改革史。省立七师自成立之后,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学校认为,只有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才能练就基本技能,进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零陵师范时期,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学校曾实施学生70%的时间用于学习,30%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教学制度。零陵师专时期,学校为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中学教师,连续推进了四轮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师范教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学校以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四个转到”为基本遵循,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以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关键,坚持“六精”战略布局,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学校75年办学历史,是一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依靠地方独特资源优势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作为师范院校,学校曾高度重视与地方中小学的对接办学。一方面,根据中小学对师资的实际需求,确立和实施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尽力支持和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之路,主动融入地方,对接社会需求,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让学校成为永州及大湘南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平台、政府决策智库、文化引领高地、品质永州名片。
学校75年办学历史,是一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奋进史。75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培训各类人才8万余名。校友们工作在国内外不同行业,有的长期坚持在农村中小学教书育人、默默奉献;有的已成长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负责人;有的成为党政机关的领导、高校的教学名师、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著名企业的经理、驰骋文坛的作家等。历届校友辛勤工作,勇于创新,成就卓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母校争得了无数的荣誉,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过去75年学校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办学成绩辉煌:党建工作跨入全省高校先进行列,正面形象和社会声誉大幅度提升,教职员工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本科教学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获第十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一项;新增财务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舞蹈学等8个本科专业通过专业办学水平和学士学位授权评估,生物工程和音乐学两个专业通过湖南省“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获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全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9人次获得一等奖、8人次获得二等奖,特别是今年有3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成绩居全省高校第2名、同类学校第1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获省级及以上一等奖70余项;就业工作卓有成效,成为全国年度五十强,被确立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科技实力明显增强,新增9大省级科研平台,平台总数达到15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学校的每一点发展进步,都是一代代科院人努力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学校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外部压力较大,内部困难也不少。当下,站在新的时间与转型发展双重节点上,我们如何聚焦“双一流”建设,努力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呢?下面,我结合当前的重要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重要工作意义
2016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有许多工作要推进落实,特别是“双一流”建设、申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湖南省文明高校认定申请等工作迫切需要启动和组织开展。
首先,关于“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决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暑假,湖南省下发了《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组织全省普通高校领导干部进行集中研讨学习。当前,省内各高校都在全力以赴推进“双一流”建设。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我校也不能“置身事外”“隔岸观火”,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根据我省实施方案精神,“双一流”建设不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而是引导和支持高校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因此,这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不是少数几所高校的表演,而是所有高校的竞争。我省的实施方案初步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型大学、地方应用型学院、技术技能型职院四种类型;把学科分成优势学科、应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群三个层次;确定了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国内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应用学院、国内一流高职院六种一流大学定位。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时情,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在地方应用型学院、应用特色学科和国内一流应用学院的类型和层次上争创一流,努力实现到2020年进入全省5所国内一流应用学院,并有3-5个学科进入全省50个左右应用特色学科行列的目标。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取得突破,这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事关学校的长远未来。在重大机遇面前,我们要有所作为、不负众望,要对得起湖南科技学院的发展历史,要对得起我们肩上承担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关于硕士点申报。教育部即将启动新一轮硕士点申报工作。硕士点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有利于提升办学层次,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第三,关于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学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意义与目的在于:一是督促高校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办学;二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水平;三是引领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合作、多元发展、特色办学。审核评估既是对我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全面检验和展示,又是推动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审核评估不同于以往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主要是评估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围绕同一个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估,结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属于等级评估。审核评估是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实行分类院校评估的一种形式。教育部不设定统一评估标准,强调学校自定标准、自我评价,即“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一校一标准);不对学校分类,而是按照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分类(一校一类);检查学校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每一个项目、要素、要点做出评价(一事一评价);审核评估关注的是学校自身质量体系建设怎么样、运行怎么样、效果怎么样(三个怎么样);评估结论不分等级,不做合格与否的判断,只给出写实性的审核报告,周期为五年。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审核评估的实质和特点,才能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第四,关于湖南省文明高校认定工作。11月-12月,学校将接受湖南省文明高校认定。创建文明高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建设“六精校园”的应有之义。文明校园建设是我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对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建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申硕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时期,开展文明高校创建工作能对学校工作起到很好的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和精神支撑效果。
老师们、同学们,以上强调的四项工作,都是学校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程度。对此,我们如何重视都不足为过。创建“双一流”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完全一致、高度契合,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申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省文明高校认定申请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硕士点申报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是学校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夯实教学基础的根本保障,必须把基础打牢,把特色办优;省文明高校成功认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把这四项任务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把握重点,精准聚焦重要工作任务
国发64号文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湖南省文明高校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明确了相应工作的重点任务。
国发64号文件提出“双一流”建设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我省“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实施“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双一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双一流”科学研究计划、“双一流”产学研平台计划等六大计划的战略部署。
关于审核评估项目及要素,包括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6个方面的审核项目和1个自选特色项目,包括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等24个方面的审核要素。
文明高校认定条件有以下7个方面:党委对创建文明高等学校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平安高校建设扎实推进,校园秩序安全稳定。
仔细对照“双一流”建设任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项目及文明高校认定条件,这三者虽侧重点不同,但核心要义、基本内涵却是相通的,都是要在人才、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都是要落实在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上。因此,在推进这四项重要工作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引进重点建设学科、特色专业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继续实施海外名师引进计划,聘请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海外名师来校任教和合作科研;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推进计划”,选拔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深入实施“英才支持计划”,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尝试推行“学科带头人 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打破以院系为基本单位的格局,组建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和理念结构合理的学科创新团队,提高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整体水平。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相关文件,组织好“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选送、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同时,积极引进和聘请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快建设好教师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发展能力培训,为教师交流合作和专业发展建立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评价体系,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是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和基础作用,主动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构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制定五大专业集群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推进五大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将五大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作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建设好创新创业学院,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的“教学——实训——竞赛——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由学校、实习单位、行业团体和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人才质量评价,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试考核体系。
三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谋划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一流学科建设。构建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设立《国家级基金培育项目》,加大标志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奖励和绩效支出。
加快完善学术激励机制。修订《湖南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办法》,对学术绩效的考核更加注重关键指标和标志性成果,从关注学术论文的数量向关注论文的质量转变,增强广大教师的学术研究自主性,鼓励教师潜心钻研,创造高层次、原创性成果。强化不同学科学术评价的分类指导,建立以学术贡献为主要依据的资源分配机制和动态投入机制。
创新科研管理方式。今年,国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虽然教育部和教育厅尚未出台相关文件,但国家关于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信号已经发出,我们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学校高档次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的管理,探讨科研折算课时方式并进行绩效奖励。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加快科研、财务信息平台建设和互通。对科研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合理运用科研评价结果。将教授、博士的科研津贴与科研业绩挂钩,建立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教学学院的能动性,把学术活动的经费下拨给各教学学院,由各教学学院自主负责组织相关学术活动。
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配备好一支实验室管理队伍,加大开放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统筹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改革仪器设备管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在我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共享成果收益。以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和特色优势性的应用型研究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形成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使学校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和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修订完善《湖南科技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制订实施《湖南科技学院横向课题管理办法》,加大对横向课题的鼓励和奖励力度。实现校地、校企在科技上的深度融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对重点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优先扶持。以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等为突破口,加强科技开发力度,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促进技术转化。
加强社科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和智库建设。提升学校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支持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创建为区域和行业服务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体系,推进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其支撑服务体系。
五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打造文化高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为原点,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精髓;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品牌形象建设;积极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推进知识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和提炼科院精神,培养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和事业的忠诚度;培养优良教风学风,推进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礼仪教育。
制定实施“地方文化特色研究计划”,充分利用永州的地方文化资源,建设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整理出版地方文献资料。建设好国学院,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研究品牌;运行好“湖南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南科技学院科学技术协会”,进一步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广西社会科学界的合作,做好湘漓文化研究合作交流平台,着力打造湘漓经济文化生态圈。
三、强化责任,扎实推进重要工作落地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申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省文明高校认定申请等工作难度也不少。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已下发了多个文件,并成立了相应工作小组,希望各工作组、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在此,我再强调五个有力保障。
一是思想保障。学校暑期举行了研讨班,并在不同场所作了宣传动员,在全校干部队伍中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全校教职工的知晓与参与程度不高,全校各部门、各教学学院还要再次动员、组织学习、广泛宣传、统一思想,使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重点工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在全校范围形成共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营造人人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为全员推动重要工作落实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组织保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专项工作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学院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承担责任,履行职责,并按照工作要求,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已下发了几个工作方案,列出了工作清单,指定了负责领导与责任单位,并明确了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各部门、各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按时按质完成。
三是政策保障。对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摸清家底,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对于近期能完成的工作,责任到人,限期完成;对长期建设工作,要坚持不懈,争取条件,专人负责,确保取得实效。
四是经费保障。学校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经济收入,支持“双一流”建设和其它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对我校的投入和支持。学校财务预算要与重要工作相匹配,保障重要工作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时间保障。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压力大,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不能在起跑时就落在后面。各单位要制定工作进度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工作中,对各阶段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老师们、同学们,“双一流”建设等重要工作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校后发赶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目标落实到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