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时代进步的基石,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必须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掘上有所作为。
湖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凝聚与集中的省份,湖湘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壮丽征程中,继承和保护湖湘文化,对湖湘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广大青年学子中传播先进文化,是我省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永州。永州地域文明灿烂丰富,在这片土地上发掘出了人类远古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粒,出土了2万年前的制陶碎片、15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这些历史遗存的发现,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此外,永州是虞舜文化的圣地。舜帝文明是儒家道统之源,舜帝忧国忧民、爱亲重教、勤劳守信、勤政爱民、选贤任能、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之源。唐代柳宗元在永州创作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文学篇章,其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于奋斗的勇气,正是现代大学生所要积极培育的人格品质。宋初理学开山周敦颐使孔孟绝学兴盛于世,他提出的莲之君子人格、官德思想、教育思想,是湖湘文化之精华,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为今天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奠定了良好实践基础与理论范式。
多年来,我们对如何把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育人效果。
着力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建设崇德弘毅的“引路军”。在全体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推行“湖湘传统文化再学习”,把传统文化修养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持续培养教师的湖湘传统文化讲授本领和传播能力;汇聚校内外专家名师、校外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教学,增强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辐射力、影响力。
加强湖湘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建设,丰富滋养人格的资源库。坚持以湖湘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体系;开发湖湘文化本土教材,为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提供丰厚养料;将永州历史文化古色、革命传统红色、生态环境绿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化湖湘文化资源。
努力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增强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在校园内树立了柳宗元、谭嗣同、魏源、周敦颐、怀素、李达、何绍基等湖湘文化名人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雕像;高度重视文化视觉传达,用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关键词命名校内主要楼宇、道路,校园随处可见传播湖湘传统文化的文化石和标牌,充满湖湘特色文化气息,有如春风化雨,濡染着学生成长。
拓展渠道载体,构建文化育人的多元支撑体系。校内建有女书文化、舜文化、濂溪文化等博物馆,以及书院、艺术创作室,营造出深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在舜帝陵、陶铸故居、濂溪故里等地建立了20多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延伸校园育人;开展舜德学子评选、写读家书、经典诵读、地方戏剧进校园、清明祭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家校互联互动,发掘家教家风素材,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实施“互联网+传统文化”,形成“网上网下对接,课堂内外互补”的网络文化育人格局。
深入挖掘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湖湘文化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进而融入到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下,湖湘文化必将在大学教育中绽放异彩。
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8-02/03/content_128624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