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新闻网-凯发娱发k8官网

凯发娱发k8官网
曾宝成:以“四个着力”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者: 摄影:

2019-05-09      字号:【     】

[摘 要]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关键平台,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一基础支撑,着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这一有效途径,着力建强教师队伍这一重要力量。

[关键词]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的深刻阐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应有之义、应尽之责。高校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从“马学院”建设、“马学科”建设、“马课程”建设、“马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全面发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关键平台

一是确保办学方向不偏。高校应坚持和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对学院的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政策性把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彰显马克思主义属性,做到“在马研马、在马教马、在马学马、在马信马、在马爱马”。

二是确保办学初心不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擦亮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平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引领平台。

三是确保办学力度不减。高校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资源配备方面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科研立项、人才引进、职务评聘等方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形成教务、科研、宣传、学工、团委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机制。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一基础支撑

一是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现阶段多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高质量的学科领军人才。高校要通过内培、外引、借智等方式,广识英才、广揽英才,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他们建团队、明方向、定任务、搭平台、压担子、解难题,让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才、聚才、留才、用才工作新局面。

二是提升学术研究质量。高校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坚持把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发挥研究基地作用,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加强新形势下智库建设,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重头文章、重要成果,进一步打造社科理论品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是突出学科发展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学科研究要突出时代性、创新性、地域性,注重研究主题与时代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科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相结合。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同时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鲜活素材、丰富营养和深厚力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这一有效途径

一是将“思政课程”打造成“金课”。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统一”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自觉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趣味,变得让学生“爱听、想听、乐听”。

二是将“课程思政”建设推向高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梳理其他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加快实施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让每位教师都扛上“思政担”,每门课程都飘出“思政味”,形成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任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践行者,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肩负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其他课程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要认真梳理和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学生特点,将其有机融入本专业的建设,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各方面,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三是将“网络思政”打造成新平台。高校必须坚决、主动、迅速占领网络育人阵地,使互联网这个育人工作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高校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要加快建设“易班”,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要切实担负起网络信息安全的重任,建好网络,管好网络,守好网络,把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观。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建强教师队伍这一重要力量

一是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要求,自觉坚持“八个统一”,践行 “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教师,履行好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充实教师队伍力量。高校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一支执行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把好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切实承担职责,担负使命。要有一支研究力强的科研队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支引导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是优化思政队伍结构。高校要全面落实《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聘请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坚持“开放办院,推动学科力量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特聘”“双聘”等方式,从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邀请资深专家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领头人,使“练内功”与“引外援”相得益彰。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配齐与育强、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三个结合”,搭建学习平台、构筑事业舞台、打通职业通道,全面推进思政队伍整体质量不断提升。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




科院官方微博
推荐热点
网站地图